創業資金哪裡來?天使投資、銀行貸款與政府基金比較
- Agnes Lee
- 12 minutes ago
- 3 min read
用一篇搞懂三條錢路,誰適合你、什麼時點申請最穩
先看重點(60 秒)
天使投資:換股權不還本,速度快、帶資源;但稀釋股權與治理要求較高。
銀行貸款:不稀釋股權、利息可控;需還本付息、看現金流與擔保。
政府基金/補助:成本最低、形象佳;審查嚴格、時程長、需合規報帳。
三種資金管道,一張表看懂
面向 | 天使投資 | 銀行貸款 | 政府基金/補助 |
核心本質 | 換股權(股權融資) | 借款(債務融資) | 公費(補助/投資/貸款) |
拿錢速度 | 快(幾週~2月) | 中(1~2月) | 慢(2~6月) |
成本 | 稀釋股權、董事席 | 利息、手續費、保證金 | 撥款分期、配合審查 |
風險承擔 | 分攤給股東 | 由公司現金流承擔 | 需達標、可能追回 |
審查重點 | 團隊、產品、成長性 | 現金流、抵押/保證 | 合規、KPI、產業政策 |
適合階段 | 0→1/早期驗證 | 1→10/可預測營收 | 產品打底/擴點/研發 |
附加價值 | 人脈、策略、下一輪 | 信用累積、財務紀律 | 公信力、媒體加分 |
什麼時候該選哪一個?
產品剛 MVP、需要市場驗證 → 先找天使投資或小額可轉債(SAFE/Convertible Note),換速度與指導資源。
已有穩定現金流,要放大廣告與買設備 → 銀行貸款(信用/中小企業貸款/設備融資),利息可控、保留股權。
要做研發、雇用人才、導入數位工具或出海 → 申請政府基金/補助(如研發、數位轉型、育成計畫等類型),但要抓時間線與配合報帳。
申請前的「投前三件套」
商業計畫書(10 頁內)
痛點與解法、產品差異化、商業模式、競品比較、Go-to-Market、12–24 個月里程碑。
財務模型(12–24 個月)
收入假設(單價×量)、毛利率、固定/變動成本、現金流、損益兩平點。
法規與文件
公司/行號設立與稅籍、發票流程、重要合約(供應/通路/隱私/授權)。
各管道的「核對清單」
A. 天使投資
股權稀釋比例、估值方法(Pre/Post)、投資人權利(清算優先權、反稀釋、董事席次)。
準備資料室(Data Room):公司文件、股權表、合約、KPI、財報月報。
設好股東協議與員工持股池(ESOP),避免後續增資卡關。
B. 銀行貸款
選擇品項:信用貸、週轉金、設備融資、應收帳款融資。
重要文件:近 6–12 個月營收與發票、銀行往來、存貨/資產證明、負責人信用。
算清現金流:利息 + 本金是否可由未來毛利穩定覆蓋;避免現金流黑洞。
C. 政府基金/補助
對時程:通常書審→簡報→議審→核定→分期撥款。
對合規:採購三家比價、里程碑報告、成果出版/驗收、標章規範。
對金流:常見先自籌再請撥;確保可預支 3–6 個月營運。
一頁式融資簡報(Pitch Deck)骨架(可直接套)
問題與市場機會
我們的解法與產品 Demo(或指標)
商業模式(誰付錢、如何付、單價/毛利)
競品與優勢(2×2 矩陣)
Go-to-Market(獲客渠道、銷售漏斗)
成效與資料(用戶、收入、留存、轉換率)
財務預測與資金用途(18–24 個月)
團隊與分工(可證明執行力的事蹟)
募資條件(金額、工具、里程碑)
簡易試算:損益兩平 & 可承受利息
損益兩平點(單月) ≈ 固定成本 ÷ (單價 − 變動成本)
可承受利息(上限) ≈ 月毛利 − 固定成本 × 安全係數(建議 1.1~1.3)把這兩個數字算清楚,再決定你能借多少、能讓出多少股權。
收尾:先把基本功練好,資金就會跟上
資金不是目的,是「把假設變驗證」的燃料。先把登記、票控、財務模型、合約走正確路線,才有談判主導權。
讓「簡易設 EzBizSetup」幫你快跑








Comments